为什么说吸收和反射是界定色彩的唯一根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4:55:19

色彩的物理理论:色彩物体

  一 、物体对光的透射、吸收和反射
  在我们周围,每一种物体都呈现一定的颜色。这些颜色是由于光作用于物体才产生的。如果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看到任何物体的颜色。因此,有光的存在,才有物体颜色的体现。
  从颜色角度来看,所有物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能向周围空间辐射光能量的自发光体,即光源。其颜色决定于它所发出光的光谱成份;另一类是不发光体,其本身不能辐射光能量,但能不同程度地吸收、反射或透射投射其上的光能量而呈现颜色。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不发光体颜色的形成问题。
  无论哪一种物体,只要受到外来光波的照射,光就会和组成物体的物质微粒发生作用。由于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分子间的结构不同,使入射的光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被物体吸收,一部分被物体反射,再一部分穿透物体,继续传播(图2-18)。图中 为入射光通量; 为透射光通量; 为反射光通量; 为物体吸收的光通量。
  (一)、透射
  透射是入射光经过折射穿过物体后的出射现象。被透射的物体为透明体或半透明体,如玻璃,滤色片等。若透明体是无色的,除少数光被反射外,大多数光均透过物体。为了表示透明体透过光的程度,通常用入射光通量 (见图2-18)与透过后的光通量 之比τ来表征物体的透光性质,τ称为光透射率。

  图2-18

  表示为

  从色彩的观点来说,每一个透明体都能够用光谱透射率分布曲线来描述,此光谱透射率分布曲线为一相对值分布。所谓光谱透射率定义为从物体透射出的波长λ的光通量 与入射于物体上的波长λ的光通量 之比。表示为

  通常在测量透射样品的光谱透射率时,还应以与样品相同厚度的空气层或参比液作为标准进行比较测量。
  (二)、吸收
  物体对光的吸收有两种形式:如果物体对入射白光中所有波长的光都等量吸收,称为非选择性吸收。例如白光通过灰色滤色片时,一部分白光被等量吸收,使白光能量减弱而变暗。如果物体对入射光中某些色光比其它波长的色光吸收程度大,或者对某些色光根本不吸收,这种不等量地吸收入射光称为选择性吸收。例如白光通过黄色滤色片时,蓝光被吸收,其余色光均可透过。
  物体表面的物质之所以能吸收一定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