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3:17: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978年到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2476元,增长约17.5倍,年均增长7.2%。纵观多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的态势,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阶段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前半期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获得实惠较多的两个阶段。而其他阶段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第一阶段:1978~1984年。这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阶段。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年均增长17.7%(扣除物价影响仍达15.9%),现金纯收入年均增长23.9%。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农产品总量增长,同时大幅度提高大宗农产品价格,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第二阶段:1985~1988年。这是农民收入缓慢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发生了通货膨胀,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率不低,但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后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只有1.9%。1984年农产品首次出现“卖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第三阶段:1989~1991年。这是农民收入徘徊停滞阶段。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0.7%。这一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速度不高,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很少。198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10.38%,但实际增长率为-1.6%。这是改革开放后农民纯收入唯一出现的负增长。

第四阶段:1992~1996年。这是农民收入恢复性增长阶段,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6%,现金纯收入年均增长24.4%。这一阶段主要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两次提价,同时国家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作出了贡献。

第五阶段:从1997年开始,表现为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跌。1997年,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尽管农产品总量是增加的,但由于价格因素影响,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却减少了。同时,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收入增长不多,进城和外出打工的劳务收入减少,非农产业收入下滑。尽管从2001年开始农民收入有了恢复性增长,但是否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