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松辽盆地(或大庆油田)为背景的一篇关于沉积(或储层)方面的文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5:46:57

1955年7月初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新中国的国务院里诞生了一个新成员———石油工业部。这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丰泽园内的菊香书屋里研究一件大事,就是中国的石油问题和中国石油部部长的人选问题。随后,周恩来对秘书说:“我要见彭老总。”

  彭德怀与周恩来见面并听他讲了毛泽东对石油部部长人选的新动议后,说:“还真得找个能打硬仗又会打硬仗的人。”突然,他眼里放出光亮:“他行!”周恩来忙问:“谁?”彭德怀说:“我的总后政委余秋里。”周恩来那两道浓黑的眉毛顿时舒展开来。

  1958年立春后的一个平常的日子。午后时分,菊香书屋来了一位佩着中将军衔的军人,他甩动的一左一右两个衣袖非常特别,一边非常有力,而另一边那只空洞洞的衣袖则耷拉在腰际的衣缝上。毛泽东对眼前这位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出任新的石油部长,是早已首肯的。现在,毛泽东需要亲自跟他谈一谈,因为石油在毛泽东心中占的位置太重要了,他对新部长寄予厚望……

  1959年农历大年初四的早晨,余秋里带着石油部、地质部和中国科学院的部长、副部长及专家们来到地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何长工的家。这是事先招呼好的“拜年会”,会议的主题是“石油”。会上,余秋里谦虚地请地质部的旷伏兆副部长先说。旷伏兆的双眉一挑,说:“自从1955年专家圈定松辽地区为重点地质普查的对象后,几个月后就在吉林北部和松花江沿线找到了含油页岩的样品。经李四光等专家的研究,判定整个松辽平原是个巨厚沉积且有含油大构造的盆地。”向中科院的物理专家顾功叙询问,顾功叙说得非常干脆和肯定:“根据已经进行的物探工作,可以初步这样作结论:松辽平原上有几个构造中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它。”

  那次会议以后,石油部和地质部的技术人员确定了基准井方案,两个“王牌”钻井队迅速来到松辽平原。然而,这上任初始的第一年,对这位独臂将军部长来说并不顺利。地质部已经提出“三年拿下松辽大油田”的口号,可油在哪儿一直是个问题,松基一号井和相继打的松基二号井都没有逮到真正的“敌人”。松辽前线关于松基三号井位的最后布孔方案又送到了部里。

  也许是因为有过一号、二号基准井的失败教训,余秋里和石油部这回对三号井的位置特别重视,专家们经过几天反复审查已有的地质和物探和及航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