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雅集 名词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3:39:47

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 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 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兰亭雅集最初由东晋王羲之发起,举办于永和九年(353年),之后,得到历代文人、书法家的效仿与传承。兰亭雅集有修禊、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制序和挥毫作书等基本内容。据了解,此次活动按照兰亭雅集原汁原味的程序进行,42名海内外名家换上书道服,经抽签列坐在曲水旁的坐垫上,模仿王羲之当年曲水流觞、饮酒赋诗。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着急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42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许公里处)举办了首次兰亭雅集。
永和兰亭雅集的举办,得到了后世文人、书家的积极响应与有效传承。从南北朝开始,历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批文人、书家相聚兰亭举办兰亭雅集活动。兰亭雅集传承有绪、绵延不绝,已形成一道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景观。而且自南北朝起,还辐射到山东济南、陕西西安、日本福冈、河南开封、广西桂林、浙江余姚、首都北京、贵州凤冈与日本东京等地。
兰亭雅集的基本内容有修禊、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制序和挥毫作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