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诸葛亮伐魏为何每次都不选钟会直取汉中之路,而要走岐山或更远的路绕行?(民生方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3:09:21
从民生主面说一下

诸葛亮伐魏为何每次都不选钟会直取汉中之路,而要走岐山或更远的路绕行?(民生方面)

民生方面,蜀国损失一定很大,战争打的是钱,五次没有希望的北伐,要多少钱阿?在蜀国和魏国之间,有一个“无人”地区,魏国是以逸代劳,损失要小的多。古代运输水平那么差,损失不小,直到清朝,鸦片战争输给英国主要也是运输问题,有的军队到战争结束也没看见英国军队的影子。至于所谓的“木牛马”,完全是后世编造的,已经考证出,当时没这玩意,有的试图复制出来了,但速度奇慢,根本不适合军事运输。

蜀国人口有多少损失,要查“食货志”了,反正,三国结束后,加起来的人口也就几百万。

[蜀汉后主炎兴元年] 263年 人口 94万 通典-食货七
[吴大帝赤乌五年] 242年 人口 240万 晋书-地理志
[魏元帝景元四年] 263年 人口 443万 晋书-地理志

和蜀汉的诸葛亮类似,看看汉武帝穷兵黩武的结果:
汉平帝元始二年 21年 人口 5,959万 汉书-地理志下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57年 人口 2,100万 续汉书-郡国志五

从岐山出,进可攻,退可守,而且粮道也比较畅通,便于实现诸葛亮的攻势防御的战略思想。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魏延的建议不可取。因为出子午谷,袭取长安看似快捷,其实操作起来非常困难。蜀国缺少大批良将,也没有一个称职的国君,即便突袭得手,也会演变成魏蜀两国的战略决战。这样便再没有退路。很清楚,战略决战的赢家肯定是国力强盛、交通发达的魏国。蜀国将很快灭亡。

汉中贴着四川 岐山在陕西 这样打的时候 魏国的兵也要拉的远一点 行军准备上就不那么吃亏了

主要是从地开理位置上来看的,哪有这么简单.
关键一点首先蜀国弱而魏国强,要去攻打一个强国就必须在战略上有所部署.之所以诸葛亮会走岐山,是因为那边魏国的城防都不是很强,没有强大的兵力.而汉中这个方向是魏国随时准备着的,魏国在汉中有重兵,进可攻蜀,退可防兵.他之所以几次都失败主要原因还是魏国的强大.魏国的大军一调过来,他虽然能打几场胜仗,但对大局的影响并不大.他懂得急流勇退.见好就收,所以才会让后世之人觉得他了不起,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