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脓病防治药物有哪些?如何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2:49:27

各种常见蚕病的症状及
1、血液型脓病:
①传染途径:病源体经食下传染,创伤传染及野外昆虫的互相感染而引起蚕儿发病。从感染到病菌到发病约经过5—7天时间,小蚕期发病较快,大蚕期发病较慢,主要发生在3—4眠前后及大蚕将熟蚕时。
②症状:蚕体肿胀,体色乳白,行动狂噪,常在蚕座四周及窝边爬行,皮肤易破,爬行过的地方留有乳白脓液的痕迹,死亡后,蚕体腐烂发黑,由于发病时期不同,其表现的症状可分为:
不眠蚕:各龄眼前发病的蚕,皮肤紧张发亮,不晚桑叶,在蚕座中狂燥爬行不能入眠,最后皮肤破裂流脓而死。
高节蚕:在四、五龄盛食期前后发病的蚕儿、环节间膜高起,形状竹节。
起缩蚕:5龄饷食后不久发病的蚕儿,皮肤松驰,起节间膜后叠折成环状,体躯缩小,逐渐停食,多成环缩蚕。
脓蚕:5龄盛食期到催熟期发病,全身肿胀,体色乳白。
2、中肠型脓离子与空头性软化病
中肠型脓病与空头性软化病均是由病毒引起,各批造蚕均可发生,但发生较严重的季节是第3—6批蚕,此时是高温季节。
①中肠型脓病症状:蚕儿参差不齐,大小不一,眠起不齐,发育缓慢,病蚕蚕体瘦小,食桑减少或不食桑,各龄起蚕发病呈缩蚕;4—5龄二三天后发病,病蚕胸部略透明,病重时完全不食叶,腹部较肿胀,尾部萎缩;病蚕爬已窝边吊滞不动而后以出大量胃液而死亡。
②空头性软化病症状:各龄饷食1—2天出现起缩蚕,特别是五龄起蚕发生较多,病蚕少食桑或不食桑;存各龄盛食期特别是5龄期多发生的空头蚕,病蚕头胸昂起,胸部膨大,上半身透明或全身透明,少食桑或不食桑。
3、细菌病
主要是病菌通过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的途径而传染给蚕引起发病
①细菌性肠胃病:主要症状是:饷食后不食桑,蚕体皱缩瘦小,蚕体前半部消化管有桑叶,充满着消化液,外观呈半透明,病蚕排稀粪,也叫是起缩、空头,疴痢等症状。
②黑胸和灵菌败血病:属急性病,一般感染24小时死亡,死后尸体胸部膨大变黑的为黑胸败血病,死后尸体有褐色小斑点,全身软化变红褐色,皮均破,流出红色臭水等症状的为灵菌败血病。
③ 瘁倒病:主要是通过食下传染而引起发蚕发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食下大量病菌时,就急性发作,感染后半小时停业食叶前半身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