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22:07:14

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曹雪芹撰 探春房内联

【注释】(1)烟霞:代指山水、山林。 (2)骨格:这里解作性情、志趣、格调。 (3)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意为天性风流闲散似烟霞一样,山野人的生活常以泉石为伴。该语出有所本。据《新唐书·田游岩传》云:田游岩“入箕山居许由洞旁,自号‘由东邻’,频召不出”。高宗亲至其门,“谓曰:‘先生比佳否?’答曰:‘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联语是对古代隐士浪迹山林悠闲情趣的写照,有可能本于田游岩事。 (4)探春房内对联:书中称颜鲁公墨迹,颜鲁公即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该联目前未见于颜氏墨迹,故姑且为曹雪芹拟作。但是,对于唐代有没有对联一事,许多红学专家持否定的态度。有的专家认为:“《红楼梦》里提到探春屋里挂着颜真卿所书‘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一联,于是红学家就来考证,说颜的时代(709-789)还没有悬挂对联这种风习,可见颜书‘真迹’之实为赝鼎等等。”红学家们所考证用以否定唐代无对联的主要证据是什么呢?他们的主要根据是:“据宋·张唐英撰《蜀梼杌》所载,五代后蜀主孟昶于归宋前之岁余日,题桃符版于寝门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为后世楹联之始。直至明代后期,文人士大夫书写对联之风始盛,而尤以清代为最。”“楹联盛于明清,北宋时极罕见。”但宋人的考证早已过时,因而不足为据。许多楹联家在对楹联的起源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后认为:对联句式、句法的存在决非始于殷周;首联的出现决非始于后蜀;对联之兴起和运用决非始于宋元。现略选几条唐代对联为证:如唐太宗题书藏晋祠联语是:“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又如:福建《福宁府志》(乾隆版)载,唐朝进士林嵩,曾在福鼎的滨海渔村——礼岙结草堂苦读经书。《福鼎县志》(嘉庆版)载:林嵩未第时,在草堂悬联抒志咏怀,联曰:“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颠。”福建《霞浦县志》载云,唐·陈蓬,号白水仙,家于后崎,曾题所居两联,云:“‘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屋。’‘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联语表达了一介寒儒的清苦自甘之意。福鼎、霞浦,僻处海隅,文化比较落后,乃有悬联于堂的风习,足见唐时对联运用之广。石中才、石中元在《日本友人与中国楹联》一文中也说,中国楹联于唐代就传入了日本,“随着鉴真高僧的东渡,以后日本的不少寺庙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