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托在画史上的贡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6:21:29

  乔托的贡献在哪里呢?十三世纪以前的意大利绘画,一直在拜占庭艺术的控制之下。所谓拜占庭艺术,是一种受罗马拜占庭帝国影响而产生的艺术风格,它的特点是高度的程式化,色彩艳丽而人物僵硬,重装饰而鄙视造型,离开真实非常遥远。特别表现在宗教画上,人被“神化”,而神又被僵化,人物没有个性,形象呆滞僵直。这种情况从契马布埃(约1240-1320)开始,逐渐有所转变,但是真正使意大利绘画摆脱拜占庭定型式的宗教画风的是乔托。

  乔托,Giotto(约1266/1276~1337),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画家。生于佛罗伦萨的韦斯皮尼亚诺,卒于佛罗伦萨。他幼年牧羊,后学画于奇马布埃门下,并广采皮萨诺父子及罗马画家P.卡瓦利尼的优秀艺术,到14世纪初年已成为意大利著名大师。但丁在《神曲》中曾称颂乔托盖过了乃师奇马布埃的声誉。除了主要活动于佛罗伦萨外,乔托也曾到罗马、阿西西帕多瓦、那不勒斯等地作画,被尊奉为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传统的奠基者。
  乔托青年时代的作品是研究者争论最多的。据记述,乔托在作奇马布埃门生时,曾随其师在阿西西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作画,出师后又担任了该堂壁画的大部分制作,因而传统上皆以此为乔托青年时代的主要作品。但实际上阿西西教堂壁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曾延聘各派大师参与制作,人多手杂,风格歧异,具体确定作者相当困难。目前意大利学者一般认为上部教堂中表现弗兰奇斯生平的1组28幅壁画主要为青年乔托所作,也有几个佚名艺术家参与;而外国学者则多持否定意见。这组壁画在写实和构图上都代表了13世纪末期意大利艺术的最高水平,并有融汇前辈各派大师的特点,在有关知名作者中似以归属乔托最为恰当。此外,乔托在1298年作于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的壁画,也因日后教堂改建而被弄得面目全非。
  最能全面显示乔托艺术成就的作品是1305~1309年间创作的阿雷纳礼拜堂壁画。它位于意大利北部帕多瓦城中,是一位名叫E.斯克罗维尼的商人为其放高利贷的父亲赎罪谢神而建,乔托不仅担当了整个礼拜堂壁画装饰的工作,还参与了建筑设计,使厅堂结构和壁画布局配合无间。阿雷纳礼拜堂为一长方形厅堂,西为入口,东为祭台,南北墙全用于绘制壁画,仅南墙开有小窗。由于该堂主要奉祀圣母,因而壁画以圣母和基督生平为题材,在南北墙面安排上下3列,每列6幅,另加祭台两边各1幅,共38幅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