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评价庄子言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4:56:40

苏轼说: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不用,是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可以说庄子的思想是超越了几千年的历史的,没有礼教与成见的束缚,甚至连是非对错都是没有的.具有终极性的超越意义.呵呵,好难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您好,我也来评评~

庄子对社会政治的批判精神是无与伦比的,他可以说是古代无君论的宗师。这种思想中经阮籍、鲍敬言、《无能子》、邓牧等,成了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宝贵资源。

庄子批判精神的特质 庄子作为道家集大成者,对儒家所集中代表的礼乐文化以及世俗文化所作的批判,高标傲世,而且具有永恒的开启性和深刻的警世性。所谓高标傲世,乃是指他所提出的理念和境界追求,虽然实际上人不能完全达到,但却是人永远不能放弃的追求。

庄子批判精神的高标傲世,还在于他是站在动态整体观的高度。西方现代大思想家海德格尔晚期所崇尚的天、地、神、人四位一体观,与庄子的整体观比较接近。庄子对于“待”所做的批判,即提出“无待”,正是从统一于“道”的天、地、人这个整体出发,又回归于这个整体的。在《逍遥游》中,庄子揭示出人的精神和生活不能摆脱局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以致人的精神和生活总是栖身于“有待”的处境之中。对此,庄子提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P17)。这段话,可看作庄子“无待”观或“绝对自由”(也许可更确切地称作“理想自由”)观的完整概括。在这里,“天地”、“六气”即指宇宙、人间整体。其“正”与“辩”则指处于动态平衡的整体之“道”,即道家所指的自然之道,而“游无穷者”,乃指超越“待”之局限。可见,必须与宇宙、人间整体之“道”一体相通,才能超越于“有穷”的局限,而栖身于“无穷”之中,作逍遥游。不难看出,“无待”是对“有待”的超越。但这种超越的前提,则必须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也即与整体的自然之道一体相通。

庄子言论hao

言简意赅

无为胜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