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04:42:05
材料分析:
材料1: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Communistparty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很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Mao.ZD:《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2: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party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到:“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10月19日)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康有为开展的是戊戌变法,孙中山则是辛亥革命。
这里先说一下,变法是不需要死人或者很少死人的,但是革命就是一定要流血,一定要死人的。
康有为和孙中山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制度。但是康有为采用了变法,进行了公车上书。而孙中山则是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希望回答可以帮到您。

康有为的路径:学习西方先进的知识文化和科技。选择是通过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确立君主立宪制改良中国的制度来延续清政府的统治。
孙中山: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而且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接受西方民主理念。选择通过发动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确立民主制度。
两者的手段一为改良,二为革命,根本目的也不同。

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正1840年鸦片战争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人开始力求认识世界,寻找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一批批求索者踏上了西行的航程,向欧美资本主义社会汲取思想养料。在漫长的求师西方途程中,孙中山代表着一块历史的碑石。他溶纠西方资本主义弊病于仿效之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著名代表人物,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他认为赋税政策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蠲厘金之害以慰民心,减出口之税以扩商务。他猛烈抨击了厘金税,认为它既不利商,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