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千里走单骑》的朋友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吧~我们要写影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0:54:55
要有写影评的感觉,不可以泛泛而谈,要有中心~最佳答案有分拿~~像前三楼那样的都不行啊!不过只要几句话就行了~~

这是一部关于孤独的电影。

爸爸和儿子的见面,在外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处在那个孤独圈子里的人,却不能够轻易地接受那看似轻松的交融。
两个不同的气泡,如果想汇合到一起,必须以自己的破裂为代价。

我们戴着面具,沉重的面具。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戴着这样一个面具,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样的面具。想,很想,非常想。可是,我们不能放下面具去说那些自心里很想说的话——那些话只能藏在面具的下面,说给自己听。
是的,我们是在装。可是,到底为了装什么?装给谁看?没有答案。就这样装着,两个自己在身体里打仗,不分胜负。可是输的人最后还是自己。

健一喜欢呆在遥远的云南,只是因为在这里没有人和他说话——他听不懂,他们也不会说。孤独的人会爱上孤独,会上瘾,愈孤独愈孤独,最后,不能自拔。那种想把自己封闭的想法,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所具有的天赋。因为孤独,所以更想孤独。不需要别人的介入,根本不想有别人介入。
可是,他们本身却憎恨着孤独,他们渴望不再孤独。
这原本就是一种逃避,为了逃避的逃避。
父亲也是自己一个人呆在渔港,用逃避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父子就是父子,从骨子里就是一样的,单方面的不承认,无法改变这一切。可是逃避是不能增加安全感的,孤独的感觉反而会更加强烈,不可抑止。

杨杨的不肯见父亲,是一种原始的本能。他不知道从道德上讲,一个私生子的父亲应该背负哪些责任,也不知道作为一个私生子,父亲欠自己多少感情上的债。但是,他就是出于一种最原始、最真实的本能,他不要去见他的父亲。
杨杨的“不肯见”和健一的“不肯见”,是不同而又相同的。不同,在于杨杨的行为之后,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情感纠葛;相同,是因为他们都过不去自己拦在自己眼前的那条沟,自己摘不下自己戴在脸上的面具。

那条拦在眼前的沟,就是代沟。
代沟,就是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埋伏。

难道倔强的仅仅是儿子吗?父亲在整个电影里表现出的只是爱。可那是悔悟之后的爱。在那之前,电影没有表现出的,是他们在年轻时的过失,那些如同今天儿子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和倔强。这个轮回如实的落到了年老后的父亲身上,没有一点偏差,正中。

横在眼前的代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