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厉害的进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9:30:38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唐太宗说:“当一国国君的基本原则,必须先保存老百姓。若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如同割自己大腿的肉来填饱自己的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死了……”
“人要看清自己的面目,必须借助于明镜;人君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则必须借助与忠臣。君主若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能匡正君主的过失,那么要想国家不危败又怎么可能呢?”

1、你能用简练的语言讲出唐太宗这两段话的意思吗?

2、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史书记载,唐太宗执政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认定“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所言,精辟入理,发人深醒,他遵已言,才有“贞观之治”。
唐太宗鉴于隋亡于虐民的教训,把
"存百姓"当作"为君之道"的先决条件,同时又把
"存百姓"跟帝王"正其身"相联系.他的思路是很
明确的: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取决于百姓的能否生存,
百姓的存亡取决于君主自身能否克己寡欲.他把国治,
民存,君贤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反复强调民存取决
于君贤.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意思是说,人们用铜镜照自己,可以看到穿戴
是否整齐;用历史做借鉴,可以知道历代兴衰和更替
的原因;看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可以汲取经验和教训.
正因为唐太宗能纳谏,大臣们都敢于直言进谏,所以
他在位期间,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经济繁荣.

君为轻,民为重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肉,腹饱而身毙 (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