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战争的评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07:13:23

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

中国古代兵家在对战争起源问题上的探讨中得一结论:与民皆生论。认为战争是与人类同时俱来的,有人类就有战争,战争的根源在于人的本性。人同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一样,本能的具有为自己存在需要的条件而斗争的人性。《易经》中有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一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诸国虽不至于为“饮食”而战,但“需”仍乃战争之动因。如马斯洛德需要层次理论所说,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当低级的需要满足之后,人们便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推而广之,如果真的是为“需”而战,那这种需要也将是更高层次的需要!

战争与民皆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正是伴随着战争从昨天到今天。但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人类似乎不再青睐于也不应该再青睐于利用战争来促进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发展和进步。毕竟,战争乃野蛮之举。《三十一章》中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史记——勾践世家》中勾践曰:“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故不得已而用之。”

自古以来,无数兵家已对战争有了规定性的评价。《文子》认为战争有五种情况。一是诛暴救弱谓之“义兵”;二是敌人来犯,不得不起来反抗谓之“应兵”;三是为小利而大动干戈,谓之“忿兵”;四是掠夺别国土地财物,谓之“贪兵”;五是凭藉自己国大人众,恃强凌弱,谓之“骄兵”。他说:“义兵王,应兵胜,忿兵败,贪兵死,骄兵灭,此天道也”。从他这段话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支持“义兵”“应兵”,反对“忿兵”“贪兵”“骄兵”,这也就是说,前两者是正义的,后三者是不义的。

对战争,所谓正义和非正义之别,要看你进行的战争最终是为了保民还是伤民,利民还是害民,把大多数的利益作为判断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如《尉缭子》把“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看成是不义之战;大军所到之处,“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看成是正义之师。

两军对垒,双方都自称是为了“禁暴诛乱”,都声称自己乃正义之师,美伊战争双方也是如此,自称人道,正义,皆乃为民而战,而事实上果真如此吗?对待美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