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历史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4:32:49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为控制思想,发布焚书令。除秦国史书及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等方面的书外,其他民间藏书一律在焚毁之列。后来秦始皇又以诽谤的罪名活埋了460多名儒生。唐朝有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2、诗中对焚书坑儒的认识有道理吗?为什么?

大意是:秦始皇(祖龙)自以为通过焚书坑儒,人们没有文化就没有能力起来造反。想不到烧书的地方热气还未散尽,(肴山和华山以东)老百姓已经起来反抗了,而且最后灭掉秦朝的恰恰是没有读过书的刘邦和项羽!

可见作者的本意是讽刺愚民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的!

有道理的一面.焚书坑儒是始皇暴政的一个体现,目地是禁锢人们的思想,保大秦千秋万业.而刘项起义是为反抗暴政;与初衷相违背,“焚书”是为保“帝业”,结果反而加快了秦朝的灭亡。可见作者是看到了其中的本质的.

没有道理的一面.刘邦项羽虽不成读过多少书,但历史并不是靠一两个人决定的.只有千千万万最普通的人们才是历史的改造者.刘邦项羽读书的多寡与秦灭亡没有直接关系!

活埋460多名儒生也叫坑儒,秦将白起坑杀赵国人40万。为什么不叫坑兵呢?这些酸里酸气的文人过了都一千年了还在那里呻吟。
竹帛烟销帝业虚,就因为儒家掌权了。
关河空锁祖龙居,好象从来团结就是个大问题,堡垒都是从内部功破。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刘也没有用儒家去治国,而是道家。
科举制度就是汉代确立的,但它分为科和举。
“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这首歌从汉末就开始流行,到了唐代情况能好到哪去。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写得很有道理。章碣章碣(836—905年),唐代诗人,字丽山,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章碣赋《东都望幸》诗:“懒修珠翠上高台,眉目连娟恨不开,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不平,广为人们传诵。章碣首创“变体诗”。在律诗中,一变通常只需偶句押韵的格律,要求偶句、单句平仄声各自为韵。一时赶时髦者竞起效仿。有《章碣集》一卷传世。章氏三代,皆以风雅著称,浙中一时传为佳话。其诗最著名的为: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注释】[1] 伴随着书本(“竹帛”)化成青烟消散,“万世帝业”的根基却也淘空掉了。这是说赢政企图用焚书的蛮横手段来愚化民众也许是成功了,然而他的权力根基(现代称“政权的合法性”)却也同时被毁坏了。[2]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