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刚一剃度就可被尊为妙真法师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4:08:36
只想知道是不是捐钱捐名,而且是俗世中的浮名,出家就很不一样了.陈本为居土,一旦出家,又是法师华盖,又有三百僧众助念.僧尼前呼后拥去修行.这是佛家惯例还是特殊待遇?普通人能这样吗?合规合矩否?以前有过类似的事吗?为什么呢?
还望高人大虾指点迷津,在下先谢拜了!

呵呵,是否被尊为法师,是别人的事。
是否达到以法利益众生是自己的事情。

开悟的人不会以为自己已经开悟,
佛陀的尊号也不是乔达摩·悉达多太子自己给自己封的。

实际上,若见他人过而心中不爽,即是自己的过错。

一切皆是佛,唯我乃众生。

若见他人破戒,与自己破戒无异。


蕉下谩夸寻死鹿,海中谁解接盲龟。
西风一夜天如洗,人世南柯梦正痴。


君何必陷溺此无谓的争端中呢?

=====
实际上:
华盖与众人助念,不过是个人的好的方面的因缘了。
大家都看过CCTV3的同一首歌吧,一个歌星,
下面那么多人喜欢她(他),这个也是个人的因缘。

当然,如果台下是一群牛,任你再漂亮,唱得再动听,
也不会理你的。
或者台上是一个旺才,台下听的不过是一个音调--犬吠。
(当然,这两个比方是不太妥,不过确实可以说明问题)

=====

再者,真的修道并不是儿戏,佛门在世俗大众中展现的东西并不能代表佛家的核心,有的时候做世谛流布,是不得已的办法,毕竟不是所有人在今生都能接触佛法的核心的。

=====
另:
修道过程中,实际的过程不是那么简单的,
所谓歧路中又有歧路。

《列子》中心都子说: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
唯归同返一,为亡得丧。 ”

古今历来是这样的,就算修道修了一辈子,没有真的见地,可能还是在岔道上。就算有一定的见地,也未必即生能灭受想二蕴乃至....所以修行不是都口头的修行:

引 明·栯堂禅师 的山居诗作为结尾

千丈岩前倚杖藜,有为须极到无为。
言如悖出青天滓,行不中修白璧疵。
马喻岂能穷万物,羊亡徒自泣多歧。
霞西道者眉如雪,月下敲门送紫芝。...... ”

(全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