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时候最后是曹操统一了中原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9 15:10:55

是你!

是曹操 中原和今天的中原意义不同的

中华文化实际上讲究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和而不争”。但要做到是极为不易的,尤其是大权在握的人。曹操身边之所以英才如云,之所以统一中原,窃以为与他老人家尊重下属的不同意见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见密切相关。曹操这样做,久而久之,他的团队中就逐渐形成勤于思考、敢于发表意见、人人关心团队利益的好风气。曹操升帐议事,总是先让属下各抒己见,等广泛听取意见之后,再谈自己的观点。该肯定的时候,不吝惜溢美之词,但苛刻批评较少。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打乌桓那件事。
在曹操准备北征三郡乌桓的时候,手下诸将都说,现在如果发兵去攻打乌桓,孤军深入,战线太长,而南方还不稳固,刘备必定会劝说刘表袭击我们的后方许昌,一旦发生这样的事变,悔之晚矣!曹操对此意见也很重视,但在反复权衡之后,他坚持了打乌桓的计划。等到他胜利归来之后,对那些先前劝谏自己的属下,不但不加训斥,反而给予厚赏,对他们说:“孤家这次冒着危险去征伐乌桓,侥幸得以取胜,虽然战争胜利了,但这只不过是上天的庇护啊,不能把这当作常规,当作典范。诸位对我的劝谏,实际上万安之计,所以我一定要好好赏赐大家,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希望不要难以启齿,还是应当当面说出你们的真实想法来。”曹操这样做,为的是让属下知道,只要有主人翁精神,肯进谏,说真话,不管对错,都应当称许,以此鼓励臣下敢于提反面意见或少数意见。曹操有这样的风范,是这样看待反面意见,相信他的团队里两面三刀、表里不一、阿谀奉承、工于算计、老是揣摩领导意思的人就少了,甚至没了,团队内部的勾心斗角也少了。古时候,也包括今天,之所以有不少心口不一、算着领导意思说话的人,不是说这种人本质上一定坏,有很多时候也是给专制暴虐听不进不同意见的当权者给逼得,你想,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说真话、说实话会召来丢官杀身之祸,谁还那么傻呀?可见,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属下,就有什么样的团队。

曹操甚至专门下令,说自己肩负辅佐汉献帝治理国家的重任,对自己的政策是否行之有效怀有疑虑,而且担心执政期间出现大的问题,所以要那些地方官承袭东汉末年以来对朝政得失进行评论的风气,无论对错都可以发表意见,讲出曹操政府执政的失误和过错。曹操如此谦逊,自然会受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成效;曹操政府如此开明,势必让越来越多的有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