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育部发言人不提倡社会扶助贫困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20:09:08
贫困生,如果得不到社会资助,将会有更多人没书读!

事先声明,以下文章转帖于(星岛环球网 ,署名人:付媛媛)

  本文不代表我的观点,而且仅供参考。
  社会进步要允许有不同声音。

  上大学是自己的事 凭什么要社会捐助

  中国教育部又犯众怒了,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竟然公开表示,不提倡媒体报道“贫困生呼吁社会捐助”!要知道在中国民众诟病中国教育的同时,这种“扼杀人才”、“没有同情心”的话会触动多少人的神经。

  可王旭明这句话有错吗?没有!大学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中国也正在将大学推向市场。因此,上大学不仅仅是考得上考不上的问题,考上之后还要考虑上不上得起。其实,这个问题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美国也有很多人上不起大学,他们的做法是什么?自己打工挣学费!这种方法在中国也有一些人使用,但很多中国人还是认为,上大学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是政府的事、社会的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曾指出,政府对教育的责任,主要体现在财政资助上,而不应该直接管理。这种资助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完成高等教育。于是,中国有了大学生助贷款。数据显示,至2007年3月末国家助学贷款余额已达153.7亿元,实际受益学生近两百万人。

  上不起学的准大学生们,即便不想耽误学业去打工,也大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即便贷不到款,他也还有家人,为他上学筹款首先是他家人的事儿。但是一些上不起学的人却选择了让他人为其捐款,难道这就是这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更何况,真正需要社会救助才能上学的是个案,并不是普遍现象。但每到高考结束,这种报道便会充斥各种媒体,媒体将这种个案扩大化。媒体利用的正是民众的同情心,而民众付出的也仅仅是政治正确的廉价同情。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之下,有几个人会提出负担某个大学生四年的学费?通常的情况是,在一阵“报道”之后,某个学生收到了若干捐款,这些捐款却很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于是,媒体再来一个后续报道,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在媒体的这种“呼吁”中,有多少人习惯了将自己的问题推向社会?有多少人在随意挥霍社会的捐款?又有多少人丧失了奋斗之心?媒体的责任感又到哪里去了呢?

  如果媒体有社会责任感,就不应大力报道这种社会捐助,有这个精力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