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细雨灯花落》全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8:14:57
琦君《细雨灯花落》全文

在上海念大学时,中文系每月至少有两次雅集,饮酒时常常行“飞花令”,就是行酒令的人饮一口酒,先念一句诗或词,不论自己作的,或古现成句,必包含一个花字,挨个儿向右点,点到谁是“花”字,谁就得饮酒,再由他接下去吟一句,再向下点。非常紧凑、有趣。上的每道菜,我们也时常以诗词来比配象征,例如明明是香酥鸭,看那干黑黑的样子,却说它是“枯藤老树昏鸭”。端上一大碗比较清淡的汤,就念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遇到颜色漂亮的菜,那就句子更多了:“碧云天,黄叶地啦”,“故作小桃红杏色”啦,“桃花柳絮满江城”啦。有一位男同学脑筋快,诗词又背得多,他所比的都格外巧妙。记得有一道夹烧饼的黄花菜炒蛋,下面垫的是粉丝,他立刻说:“花底离愁三月雨。”把缕缕粉丝比作细雨,非常巧妙。他胃口很好,有一次把一只肥肥的红闷鸭拖到自己面前说:“我是‘斗鸭阑干独倚’。”引得全体同学拊掌大笑。他跟一位女同学倾心相恋,在行酒令时,女同学念了一句“细雨灯花落”,那个“花”字刚好点到了他。原来,这句正是他所作的《水调歌头》的最后两句:细雨灯花落,泪眼若为容。这位男同学性格一向豪放,不知为什么,忽然“泪眼若为容”来。他们二人相视而笑,我们也深深体会到,爱情总是带着泪花的。­

  记得有一次几个人在咖啡店里小聚,几上一盘什锦水果,中间有几颗樱桃。这位女同学就念道:“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眼望着她的心上人嫣然一笑。这首《临江仙》的作者正是多情的纳兰成德,最后几句是“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真觉得古典诗词含蓄之美,两人惺惺相惜,只需彼此唱和,而浓情蜜意,尽在不言中了。­

  遗憾的是这一对有情人并未成眷属,战乱终于使他们各奔东西,“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终成语谶。­

  古人有“剪烛夜谈”的情趣,现在都是电灯、日光灯,即使有蜡烛,也没有那种开出烛花的灯草烛芯,即使有那种灯草烛芯,也没有那份剪烛夜谈的闲情逸致了。因此,一想起灯花,一想起“细雨灯花落”,连我也不禁要“泪眼若为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