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释不会飞的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03:53:00

不是因为翅膀没发育好
而是他们从飞鸟进化到不飞鸟

在1971年之前,可以说没有一位古生物学家或者生物学家认为夏威夷群岛上能找到化石鸟,因为那里是火山岛。可是,出乎意外,1971年,一位热心的博物学家艾丹姆在英洛凯岛(夏威夷群岛中的一个岛)的沙丘中,发掘出轰动于世的一具不会飞的雁的骨骼,而且十分完整,从而引起了古生物学家们的极大关注。从此以后,化石的收集点一下子扩展到夏威夷群岛8个主岛中的5个。

从夏威夷群岛上发掘的好几万件化石材料,现在集中在美国史密森自然历史博物馆里。不久前,根据美国古生物学家詹姆斯和奥尔森的研究,在这些化石材料中至少有17种是人类陌生的不会飞的鸟。它们是鸭、雁、秧鸡等熟悉鸟种的后代。它们的祖先一定是优秀的善飞鸟,否则决不可能从离夏威夷群岛最接近的大陆,横越了3,200多公里洋面,到达夏威夷群岛上的。

那么,这些优秀的善飞鸟是怎样变成不会飞的鸟呢?

从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开始,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岛屿上的飞行生物可以被风吹走或消失,因此,导致了不会飞鸟的进化,例如有许多不会飞的鸟出现在多风的新西兰和其他大的岛屿上。然而,在一些小岛上,如夏威夷群岛中的莱桑岛和奈霍拉岛都是飞行小鸟的乐园。看来,用风来解释这一进化的原用,是不令人满意的。

詹姆斯和奥尔森两位古生物学家提出了与达尔文等科学家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岛屿上不会飞鸟的真正进化原因是能量的利用,而不是什么风。因为在与大陆隔绝的岛屿上,体大的陆栖哺乳动物不容易横越大海到达,凶恶的猛禽在海岛上也相对减少,而且岛上一般食物丰富,不需要飞行觅食。在这样既不用逃避敌害和作季节性迁徙,又不愁食物的环境里,使一些鸟类飞行能力降低,翅膀逐渐退化。由于没有大的翅膀和厚实的飞翔肌肉支持,活动就减弱,一些鸟类只需要少量食物足以维生和繁殖,最终形成了不会飞的鸟。

对詹姆斯和奥尔森的“能量利用”理论,有的古生物学家和动物学家提出两点异议:一是鸟类中的猛禽和树栖小鸟为什么不会变成不会飞的鸟呢?二是按照这一理论,飞鸟进化为不会飞鸟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这似乎与实际情况不符。

詹姆斯和奥尔森针对上述两点异议,分别提出解释:第一,一般来说,动物的进化总是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