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无义战”正确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9:30:30
‘“春秋无义战”,这是人们评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一种说法。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请结合诸侯争霸的影响加以简要说明。’这是我的历史基础训练上的一道题,大家帮帮忙,急用啊!
请回答的精简一点,不要太多多余的话,注意我的问题:“春秋无义战正确吗?”请回答正确或不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Thank you a lot!

”春秋无义战“这个观点站在人民的角度来讲是正确的,但是站在历史结果的角度来讲却太绝对。
  【出处】:《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各家观点】
  1、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是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2、朱熹观点。宋代大儒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这一章的解读是:“《春秋》每书诸侯
  征战之事,必加讥贬,以著其擅兴之罪,无有以为合于义而许之者。但就中彼善于此者则有之,如召陵之师之类是也。”“召陵之师”是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成功遏制了楚国(当时被认为是蛮夷之国)北上扩张,维护了中原诸国利益,而且取得和平胜利的一次行动。证明春秋之时是有”义战“的。
  【我的观点】
  站在人们的立场来看,孟子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及争夺对别国的控制权;战争还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所以说他们进行的战争,都是不义的战争。
  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诸侯争霸,虽然有不好的一面,但是,有利于国家实现大一统。战争中,各诸侯国的人民往来频繁,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这个时期的战争不完全是”不义“的。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 也,敌国 ロ不相征也。”

【注释】

①敌国:指地位相等的国家。“敌”在这里不是“敌对”的意思。

【译文】

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那一国或许比这一国 要好一点,这样的情况倒是有的。所谓征,是指上讨伐下,同等 级的国家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

【读解】

“春秋无义战”,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 体现。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 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 乎义的战争。
其买,孟子的思想依然是来自孔子。孔子在《论语•季氏》中 已经说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