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有哪些?怎么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18:47:09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4节气的由来与发展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特别密切。我们的先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在对天文、物候和农业气象的长期观察中,逐步认识到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并在努力适应天时以搞好农耕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这个二十四节气的系统。这是我们祖先在历法上的一个独特创造。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二至和二分这四个大节气。当时是利用土圭(一根直立于地面的杆子)来测量日影的长短以确定这四个大节气的。中午土圭影子最短的一天是夏至,最长的一天是冬至;夏至到冬至和冬至到夏至季节变换中,土圭影子适中(为夏至和冬至的平均长度)昼夜平分的那两天就是秋分和春分了。“二至”最初分别叫作日永和日短或日长至和日短至;“二分”则分别叫作日中和宵中,后来统称为日夜分。二分二至之后,又逐渐形成了另四个大节气:四立。《左传 ·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启指立春、立夏。春生夏长,古人谓之阳气用事,所以称之为启。启者开也。闭指立秋、立冬。秋收冬葳,古人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