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尧县和燕王扫北有关系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20:38:11

河北省农村流传着一种说法:自己的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燕王扫北,把河北一带的人都杀死了。

  燕王为什么对河北一带百姓大肆屠杀呢?史书上说:“惠帝(即建文帝)承太祖(朱元璋)遗威余烈,因势初张,仁闻昭宣,众心悦服,成祖(即燕王)奋起方隅冒不韪以争天下”。可见当时百姓在思想上倾向建文帝,而不倾向燕王。当燕王发动"靖难"战争后,各地官民对他进行了顽强抵抗。据《南宫县志》记载,"燕兵所过,各州、县义民目为叛逆,争抗拒之",《邢台县志》记载,“靖难兵起,传檄征响,秀(邢台地方官方秀)抗不”。由于各地人民的大力抵抗,燕王的军队连受挫折,引起了燕王的极大愤怒。于是每攻一地,便屠其城,赤其地,残无人道地屠杀百姓,即所谓"燕王愤甚,燕京以南,所过为墟,屠戮无遗"(《南宫县志·兵事篇》)。另外战争期间人民大量外逃,也造成河北人口急剧减少。史书上记裁"青燐白骨,怵惊心目","长淮以北则鞠为草莽。"当时景状之惨,可想而知。

  隆尧县与燕王“扫北有关”的地名志 :

  白家庄:
  相传,明代前,该村叫“双狮口”,因村西口一双石狮得名。明“燕王扫北”时,双狮口毁于兵祸。明永乐间,白姓民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占籍为村,遂以姓氏取村为白家庄,沿用至今。

  孟村:
  据该村孟氏族谱记载:该系明代前因姓氏而得名的自然村。明“燕王扫北”后,该村尚存孟、宋二户。永乐间,山西民相继迁入,仍袭用“孟村”之名及今。

  北寨子:
  相传,在明代前该村曾有九座楼,环村筑寨,时名“九楼寨”。“明燕王扫北”时,九楼毁于兵,空留残垣土寨,因以更名为“寨子”。明景泰年间,孙氏民由此南迁另建村寨,亦名“寨子”。一九四五年前,二寨为一个行政村。解放后,二寨各自独立。该居北,故名北寨子。

  小孟:
  相传,明“燕王扫北”时,该地只有一名叫小孟的人幸存。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山西民迁此,因小孟名村。当时村东、西各有一寺,曰“昭洼寺”,至今仍有“东昭洼,西昭洼,中间住着小孟家”之民谣。

  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