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以“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原则迁移的主要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1:28:17

逐水草而徙的蒙古族牧民每年随季节变化而大迁徙4次,小迁徙10余次,甚至数十次。因而,一般平原地区按照“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原则进行选择(山区按照“冬放阳坡、春放背,夏放岗头、秋放地”的原则进行选择),为了减少由于季节的气候变化出现的“夏壮、秋肥、冬疲、春亡”的影响,应依当地地势、气候、草场情况,选好放牧地,增强抗灾能力。冬牧场选择平坦避风(或山间小盆地)、向阳温暖、水源足、多草的地区。春牧场选择低洼的地方,因为这样的牧场融雪早,牧草返青早,羊群由冬牧场出来就可进入春牧场。夏牧场则选择高山草原,因为高山草原凉爽,且蚊蝇又少。秋牧场则选在高山草原的山腰或山麓,或河流两岸。春秋牧场为冬牧场向夏牧场的过渡地带,利用期较短,而且往往会在一起,故称谓春秋牧场。

即:
春洼——地势低的地方,避开风沙,且牧场融雪早,或有地表、地下水源,往往水源足,牧草返青早。
夏岗——高山草原凉爽,牧草生长旺盛,蚊蝇少。
秋平——气候适宜,山腰、山麓、河流两岸的平地牧草很丰富。
冬阳——气温暖和,有利于牲畜过冬。
相对而言春秋牧场为冬牧场向夏牧场的过渡地带,利用期较短,往往会在一起,称为春秋牧场。

这是落后的游牧业生产特点,二八月溜沟沟是沟坡的草返青得快,现在的草原不再是这样的,已经划片承包了,没有那么多的自由,再去“春洼、夏岗、秋平、冬阳”放牧是不可能的。

就是春天在凹地建蒙古包,因为春天大风,这里可以避风

夏天在山岗上,有风,凉快,而且下雨也不怕

秋天在平地,这个不明白

冬天在向阳的地方建,日光采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