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为科学时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5:49:41
什么是行为科学时期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实验,而真正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

1.梅奥及霍桑实验:八年霍桑试验得出人非“经济人”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1924年-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1)试验的四个阶段:

a.工厂照明试验;

b.继电器装配试验;

c.谈话研究;

d.观察试验。

(2)发现以下现象:

a.工人们之间似乎有一个“合理的日工作量”;

b.“树大招风”;

c.在工人中形成的一些非正式团体,

(3)得出三条结论:

a.人是社会人;

b.企业中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鼓舞职工的士气。

这三条结论构成了早期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也是后期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

2.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主要内容是:a.职工是“社会人”。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c.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中。同时,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人际关系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