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诗三百,授只一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2:53:40
这是孔子说的话,意思我能理解
只是不知道他说这句话的目的何在?
谢谢

请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诵诗三百,就是现在诗经里的三百零五篇诗。三百是举其整数而言。孔子以为,读了三百多篇诗,应该会办政治,会办外交,如果把政事交给他,而他不能通达,派他到国外办事,在辞令方面,又不能专对,读诗虽多,又有何用。

毛诗序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汉书艺文志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都足以说明诗能通达政事的道理。

季氏篇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会诗,便会言语,用于外交,可以独自随机应对,达成使命。专对的意义,古注举庄公十九年公羊传说:“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出竟,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

在下学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