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几句话我不明白,求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12:13:45
先看下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问题:1。为什么说“静而后能安”?心里不浮躁难道与心安理得有关吗,还有“定而后能静”,为什么意志坚定就一定镇静呢?我一直不认为是这样
2。为什么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难道说只有当国家主席才能弘扬美德吗?还有为什么“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意念真诚与知识获得多少有关联吗

文言往往说得都很大气,隐讳,字义丰富,不要作生硬理解。

“定而后能静”,这里的“定”不要生硬的理解为“意志坚定”,“定”此处可理解为“有了目标,有了定所”,唯此方能“静”;“安”,安于某事而不为其他杂乱的东西影响!有了目标,有了定所,心静了,方能安于某事。唯“安”,安于某事而不为其他杂乱的东西影响,方能谈“虑”,考虑,虑事!

“只有当国家主席才能弘扬美德吗?”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未免太生硬了,简直是胡说八道了!圣人不会那么蠢。“明明德”,彰明自己所得或德行。人生在世,总要对别人产生影响,不要说你无欲无求,这是不可能的!你总要展示自己,渴望自己被肯定,得到别人尊重,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之最高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明明德”!“于天下”,也不要生硬的理解为让你“明德”的伟大为世人所知。“天下”,可大可小也!你如果追求最大的,那就争取做联合国主席或宇宙主宰吧!可小,一个小圈子,一个小的团队。勿忘: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不要小看“小”,很多事说小也不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意念真诚与知识获得多少有关联吗?
诚意你理解为意念真诚?那么意念真诚又是个什么东西?无知怎可诚意?即使诚意又如何?你为什么诚意?因为你知此事可为、当为!如果不知,哪来诚意?即使你有诚意,也是被人骗了,知被骗,你还会有诚意?!知绝对是诚意的根本!

“古代总是以德为先,评判一个人首先看他的德行操守”。
“德”者,得也,唯“德”方能得。得是目的,“德”是手段。古人将“德”因为“得”。看看“德”字的来源《道德经》,哪里有品德操守可言?满篇都是教你,如何自明如何成功的!经典中除《论语》稍微和什么现今所谓道德操守扯上点联系,余者哪有什么道德操守?可以说全是“明明德”之学!

古人脑筋很活,一点不死。反而今人,脑子一锅粥!

1.我把"安"理解成平静,心平气和,淡定
2.古代总是以德为先,评判一个人首先看他的德行操守.
3"致其知"是要明辨是非,才能做到真诚

在大学中学习的原则,在于彰显人类本身所固有的光明的德行,在于让民众革旧布新,在于达到最完美的境界。知道了所要达到的境界,而后便能确定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