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词牌名的来历,请有学问的告诉我,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1:09:52
要所有的词牌
请再给我用这些词牌名的第一首作词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关于词牌的来历.主要有下面6种情况:

1.来自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来自宫廷。词刚兴起时.曲调大多来自民间。唐、宋两代,民间谱制的相当多,有些曲调为文人所爱好,因而据以填制新词,后来就得到了广泛流传,例如唐代的《竹枝》和《杨柳枝》,原来就是长江中上游一带的民间歌曲,后来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从中汲取了营养,据以谱写了不少的新词。

2.摘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由于苏轼的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取自原词的题目。有些词牌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大浪淘沙,《更漏子》咏的是夜间景况.《抛球乐》咏的是抛球,《踏歌词》咏的是舞蹈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里的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4.取自乐府。汉武帝时.曾委派擅长音乐的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把制作乐曲规定为乐府的任务之一。此后,唐、宋两代也都设有类似的音乐机构,专门整理古乐和创制新曲。这些新曲后来有不少都成了词牌。例如《并蒂芙蓉》《黄河清》《寿星明》《舜韶新》等就是由此而来。

5.来自外域或边地。汉唐两代,西域和边地的音乐不断传入内地,那些地方的某些曲调也随之到处流行,有的就被采用为词调。来自外域的、最著名的如《菩萨蛮》,据唐代以至明代一些文人的考证.尽管说法有所不同,但都肯定这个词牌来自西域。又如唐代最有名的《霓裳羽衣曲》,也是吸收了从西北传入的印度《婆罗门》经过加工改制而成的。来自边地的曲调,如《凉州》《六州歌头》《八声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