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和谁的言行一样他们语言有什么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16:14:31

周 召公姬奭(前十一世纪 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音「是」shiˋ),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召(今陜西歧山西南),曾辅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燕(今河南北部),是后来燕国的始祖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周成王时,他出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陕而治,陕以东的地方归周公旦管理,陕以西的地方归他管理。他支持周公旦摄政当国,支持周公平定叛乱。他还辅佐了周厉王.

当政期间召公将其辖区治理的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因此倍受辖区及周境内百姓爱戴。传说他曾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后人为了纪念他,舍不得砍伐此树。《诗经.甘棠》就是为此而写的。
召公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召公所说的道理基本都是比喻的手法,虽然也很有说服力,但毕竟不是很有力度。他用了一大段的话,却看起来比邹忌的几句话还抽象和空虚。
所以说,一个国家不仅要有敢于进谏、有好想法的大臣,还要有一个能听从意见的君主,只有君主和大臣相互配合,国家才能更繁荣。
厉王不仅不听从臣子的意见去广开言路,反而要用暴力手段去封住民众的嘴,这样,他就会被蒙蔽的越来越深,而最初的缘由,只是没有听从别人的意见,可以说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厉王不能放下自己皇帝的架子,不听劝告,最终导致被流放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