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2:18:28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如:同情、关心、谦让、互助和共享等,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亲缘保护:人们通过观察,发现白蚁、蜜蜂、狒狒、黑猩猩等社会性动物都有一种舍弃自身保护亲缘群体的本能倾向,比如工蜂在保卫蜂巢时会放出毒刺,这是一种以生命为代价而保护其他个体的行为。再比如,当天敌接近鸟巢时,母夜莺为了保护幼鸟免受袭击,她会装作翅膀受伤飞离鸟巢,将天敌引开。人类也是这样,很多做父母的为了孩子可以说不惜一切代价,在危急关头哪怕舍弃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亲代对子代的养育和保护是最典型的亲社会行为,亲代要为此消耗时间和能量,甚至生命。那么是什么促使个体这么做呢?习性学家认为,亲代对子代的关照,能够提高子代的存活率,有利于保护和扩大自己的基因库。正是这个动机驱使个体为了自己的后代或亲人做出自我牺牲。

互惠互利:互惠的本质就是相互给予利益。互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双方或多方通过合作而同时获得利益,即同时互惠;另一种是一方先从对方那里获得好处,然后再回报对方,即继时互惠。在生物界,互惠的例子很多,例如大雁迁徙的时候,经常会变换队形,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其中的一个原因的就是它们要更换头雁。头雁在最前面领飞,遇到的阻力最大,消耗的体力也最多,因而雁群中强壮有力的个体就要轮流做头雁。还有很多野生动物通过聚在一起而使自己获得保护,每当天敌来临的时候,单独的个体和处在群体边缘的个体都是最危险的,因此它们通过相互合作而使其中的每个个体获益。可见,一个有机体帮助其他个体,是因为它期待得到回报性的帮助。付出者希望日后成为获得者,不做出互惠行为则会受到惩罚。骗子、背叛者、卖国者等通常会被人们所不齿。

互惠在与外界隔离的小群体中能更好地起作用,在这样的群体中,人们能经常看到被自己帮助过的人,于是就会预期这些人在必要的时候帮助自己;同样道理,那些接受过别人帮助的人也会感到有帮助别人的需要。所以,与在小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生活的人们相比,居住在大城市的人更不愿意转达一个电话留言,更不愿意处理寄错了的信件,更不愿意配合来调查的访谈者,更不愿意帮助走失的儿童,更不愿意提供小的恩惠行为。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