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考考哪几科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4:18:58
考哪些科目啊??????

台湾高考制度
1、“大学联考”的历史渊源

“国民党当局迁台之初,发现当时台湾地区专科以上学校为数不多,各自招生,形成试物重叠、财务浪费,且各校常常对同一考生重复录取,致使许多学校缺员较多。”为使青年学生免除重复报考的奔波也为节省各招生学校的人力、物力与时间,1954年,台湾大学等四所大学联合招生,掀开了联考的历史篇章。联考由各大学轮流主办,考试时间为每年的七月。“1984年,曾作过一次大幅度修正,各校系被分为文、法、商、理甲、理乙、工甲、工乙、农甲、农乙、医十大类组,考试则分为四个类组。”三民主义、国文、英文是统考科目,各类组在统考科目的基础上加试三至四门其它课程。实行先考试后填志愿的方式,考生可跨类组选考。
大学联合招生委员会根据考生的志愿和考试成绩录取新生入学。大学联考实施四十多年来,为台湾挑选并培养了无数的精英人才,公正客观一直是岛内民众对其所持的肯定评价。统一的招考形式便利了台湾教育当局对全岛高校的统筹管理,协调发展。对院校对考生,联考都是比较经济高效的招生形式。各大学不必费心到处招募学生。学生也无须在各校单独招生的情况下疲于奔命,凭借一次考试成绩,达到标准就可入学,对双方都是省钱省时又省力的方式。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自联考实施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指责和抨击。尤其是近年来,联考带来的种种弊病愈演愈烈:首先,在社会上,它造成学历主义,文凭主义的价值取向。不是唯才用人而是唯文凭用人,严重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对于后进生而言,文凭主义和这种“一试定终身”的做法在实际上剥夺了其发展的权力。其次,它造成了教育的扭曲。应付联考成为中学教育的终极目标。考试科目组合僵化,考试内容偏重死记硬背,造成学校教育文理过早分科、教学形式单调、方法死板、偏科教学,直接导致高中与大学两级教育衔接不畅。第三,对于学生个人,在这种考试制度下,素质只能得到片面发展,好奇心、创造欲被扼杀;学生个体差异被忽视,过大的升学压力对学生的身心都造成摧残。第四,高校在这种体制下招生自主权缺失。大学排名成为考生选校的参考标准,高校不能发挥专业特色,无法依照培养目标要求招到合格的学生。

2、“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的内容与前景分析

联考的种种诟病和带来的诸多消极影响,使联考改革的呼声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