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虞舜时代,其中的“唐”和“虞”指的是地名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1:45:11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

古帝名。 帝喾 之子,姓 伊祁 (亦作 伊耆 ),名 放勋 。初封于 陶 ,又封于 唐 ,号 陶唐氏 。以子 丹朱 不肖,传位于 舜 。参阅《史记·五帝本纪》。
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

“舜”是姓氏“虞舜”的缩音。“虞”读“吴”,“虞舜”也就是“公孙”或“乌孙”。关于这个“虞舜”家族,《五帝本纪》云: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这个八世谱系与《蒙古秘史》记载的谱系,有基本一致的表达方式。我们即便不做深入的研究,亦不难发现其中若干人名的语言背景。如“桥牛”是蒙古语的“狼”字“丑奴”,它不仅是戎狄的族名,也是北方民族常见的人名。

而太史公又说“帝舜为有虞”。因此“舜”是姓“虞舜”,还是姓“有虞”? 他自己也说不清了。事实上,司马迁比“舜”至少迟生了两千年,其间中原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对原始的语言和姓氏已经了解不多,他将“公孙”说成“有熊”,是不错的;但将“虞舜”误解成“姓虞名舜”,然后又将“姓虞”曲解为“有虞氏”,就是错上加错,大错特错了。

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
“禹”(音u)是姓氏“夏禹”的缩音,《夏本纪》说“夏禹,名曰文命”与《五帝本纪》说的“帝禹为夏后”一致。“夏后”“夏禹”与“有虞”,都是“回纥”(Ui-ui或Hui-hui)的别字;因此“禹”是一个叫“回纥•文命”的人。而“文命”(mi-min)也有对照线索,孔子有一个弟子就叫“澹台•灭明”,姓氏“澹台”即是“鞑靼”或“拓特”,而“灭明”则是“文命”了。

至于,《夏本纪》说“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