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提供一些“叶介”的资料,他是中国古代搞理学研究的,朝代不明,好象字“方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3 16:24:54
这个人可能是浙江人,反正是在浙江这边搞研究。跟朱熹、吕祖谦他们研究一样的东西。

两百年前的清嘉庆年间,理番厅署厅事王梦庚慕名来到谢溪沟,凭吊山川名胜,遍访寨首老民。当他联想到自己这个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江浙秀才竟只能在荒蛮的理番做个小吏,而南宋时期从这个僻远山乡走出的一位进士居然在临安(今杭州)官至宰相时,感慨万千。回到厅署,欣然命笔,写下了一首五言格律诗:

  故相标遗里,争传通化乡;

  山川沿井邑,风物杂夷羌;

  松秃沉残霭,垣颓卧夕阳;

  残碑苦销蚀,何处认沧桑。

  诗中所言的“故相”,不是别人,正是阿坝州唯一被“二十四史”列入传记的人物,也是我州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羌族宰相——谢方叔。

  军伍世家走出的进士

  公元七世纪,华夏大地风诡云谲。当江、河流域的农民不堪隋炀帝的暴政,纷纷揭竿而起;李渊建立唐朝,忙于全国统一的时候,远在千里之遥,生活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吐蕃,灭苏毗,并羊同、孙波,也正忙于廓清西藏高原的征伐。到七世纪中叶,约在唐高宗时期,松赞干布完成了统一西藏的大业,并在逻些定都。吐蕃进入最强盛的时期。公元663年,吐蕃攻破青海的吐谷浑,使它直接和唐朝连接起来。其后,又逐渐兼并了四川西部的广大地区。统治区域扩展到松州(岷江源头地区)、奉州(杂谷脑河中游地区)和维州(杂谷脑河下游地区),兵锋直指无险可守的成都盆地。为应对与吐蕃交界地区复杂的斗争形势,守住肥沃富庶的成都平原,唐朝不得不在号称“川西锁钥”的维州等地屯驻重兵。

  玄宗开元年间,一个姓谢的山东汉子来到招募兵丁的地方,报名参加戍边卫国的“长征健儿”。很快他就被批准入伍,并作为职业军人派遣到遥远的维州屯垦戍边。不久,吐蕃侯坝等聚徒数千扰边,朝敬大夫检校维州刺史上柱国焦淑领“健儿”及地方武装三千余人,征伐侯坝,大获全胜。这位来自山东的募兵也随之参加战斗,并和其他戍边的“健儿”一起,作为一支威慑力量长期驻扎了下来。其后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都与当地的羌族女子成婚,并在维州安家落户,融入羌族社会,成为其中一员。虽然经过纷纷扰扰的五代十国和北宋三百多年的统治,这支募兵的后代,仍然忠实地履行着他们的祖辈在开元年间出征时的承诺,并义无反顾地守卫着这片“兵戈不息”的“难治”之地。而谢家几经辗转,也在今理县桃坪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