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彼以生活为炉,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3:25:57

王国维具体地还把解脱的途径分为二种:“一存于观他人之苦痛,一存于觉自己之苦痛。然前者之解脱,唯非常之人为能”。他认为《红楼梦》中惜春、紫鹃是属于前者,贾宝玉是属于后者。王国维这种对于解脱的分析,也来自叔本华哲学的启发。叔本华就十分看重第二种解脱,因为他认为这是大多数人解脱的途径。这种解脱要求人经受极大的痛苦的折磨,有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当“痛苦起着纯化作用的炉火中突然出现了否定生命意志的纹银,亦即出现了解脱。”这就是王国维说的“彼以生活为炉,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还将贾宝玉与浮士德相比,认为二人的解脱途径是一样的精切,即都属于第二种解脱。在王国维看来,“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如果贾宝玉是感于林黛玉之死的悲愤而自杀,那么《红楼梦》就几乎没有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