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枣宜会战歼敌多少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09:54:12

枣宜会战 歼敌万余人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至6月,中国第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抗击武汉日军的进攻,是为枣宜会战。

宜昌是武汉和重庆间最大和最重要的内河港口,为进入四川的咽喉,其西即为地势异常险要的三峡,因而宜昌实为战时陪都重庆的门户,并且是沟通大江南北各战区的后勤补给枢纽,在宜昌东北方向隔汉水相望的是重镇枣阳。1939年底,中国军队主动发动广泛作战的冬季攻势,给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日军遂决定实施报复作战,于4月中旬调集重兵,企图将第5战区主力围歼于枣(阳)宜(昌)地区。

为阻止日军进犯,第5战区确定分为左、中、右3个集团军,采取分路挺进敌后袭击日军,主力向两翼外线转移,相机与日军决战的方针,并调集6个集团军,计21个军56个师兵力参加作战。会战前后分为以枣阳为中心的作战和以宜昌为中心的作战两个阶段,由于中国军队的奋勇抵抗,日军遭受沉重打击,战役几起几落。

第一阶段,从5月1日至下旬,以枣阳为中心的作战。中国军队激烈作战,甚至达成了包围日军的预定战略计划,为了阻敌逃窜完成围歼日军队任务,中国第33集团军总司令亲率一部深赴敌后,误入日军包围,日军对张部展开疯狂的攻击,企图打开缺口,张自忠将军率部血战到底,不幸牺牲。张自忠将军屡立战功,一心抗战,为抗日战争中集团军总司令牺牲者之第一人,他的牺牲,是中国抗战的重大损失。日军随后展开反扑,再陷枣阳及其以北一带。中国军队退守。

第二阶段,从5月下旬至6月24日以宜昌为中心的作战。日军占领枣阳后,损失惨重,已无意再战,但担心完不成既定作战计划会失去“皇军的面子”,决心继续实施第二阶段宜昌作战。经反复争夺,在再次付出惨重代价后,日军才于6月12日攻占宜昌,但中国军队收复了中间地带,使日军成为孤军深入的状态。日军认为已经保全了“面子”,决定撤退,16日,日军将宜昌的军事设施破坏一空后撤退,中国军队随之跟进宜昌。不料日军日军大本营因德国打败了法国而激起疯狂的热情,命令日军据守宜昌,业已退却的日军突然回兵,于24日再陷宜昌。此后,日军无力继续进攻,战事渐止,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新的对峙。

枣宜会战历时近两个月,中国军队英勇抗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战役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以张自忠将军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