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舞曲的典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5:30:02
圆舞曲的典故,越详细越好,征集典故
我问的不是资料,而是典故,华尔慈最早人们如何创造它的,出发点又是什么,意义又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典故

【圆舞曲】(Waltz)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秦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突出,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淄河》、韦伯的《邀舞》等.
【波尔卡】(Polka)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以男女对舞为主,其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组成,一般为二拍子。

圆舞曲,又叫华尔兹,是从奥地利民间舞曲“兰得勒”发展而来的。“兰得勒”是农村舞蹈的意思。19 世纪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被认为是城市圆舞曲的发源地。著名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对圆舞曲的推广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从19 世纪30 年代起,圆舞曲开始流传到其它国家。圆舞曲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专用在舞会上伴舞的;一种是在音乐会演奏,专供人们欣赏。我们经常听到的三拍子的节奏清晰而稳定、曲调优美流畅的圆舞曲,主要是舞蹈曲。圆舞曲除上述特点外,在速度上还有快、中、慢之分。另外一种圆舞曲,是经过作曲家充分发挥,听起来三拍子节奏不那么明显,曲调内容也比较深刻,这种圆舞曲只能供人们欣赏,不能用来伴奏。波兰大作曲家肖邦写的一首很有名《降E 大调华丽圆舞曲》就是属于这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