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本传》的翻译请各位提供以下好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3:47:30
谢谢~!~!~!~!~!~~!
不是介绍哦~!~!~!

阎立本是唐朝的大画家,他的画即使在当时也被誉为“神品”。《太平广记》说他“尝奉诏写太宗真容”,就是给李世民画标准像,后来别人再临摹他这幅画,犹可见太宗“神武之英威”。南山有猛兽害人,骁勇者捕之纷纷落败,而虢王元凤一箭而毙,唐太宗对这件事甚为称道,“使立本图状”。阎立本并未亲眼目睹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但作品硬是达到
了“鞍马仆从,皆写其真”的程度,令观者“无不惊服其能”。阎立本的名作有《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图》等,“时人咸称其妙”,而流传至今的《步辇图》,更使现世的人们也得以一饱眼福。

《隋唐嘉话》里有一则关于阎立本的趣话。他曾慕名到荆州一睹南朝画家张僧繇的真迹,初初一眼望去,没看得起,便草率地下了结论,说人家“定得虚名耳”。第二天忍不住又去看了看,观点动摇了,认为张僧繇“犹是近代佳手”,语气仍然有些勉强。第三天再去,终于看清楚了,赞叹道:“名下定无虚士。”竟至于“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张僧繇曾经画过一幅《醉僧图》,道士们如获至宝,每每以此嘲笑僧人;僧人们在羞耻之余,则“聚钱数十万”,劳驾阎立本画了幅《醉道士图》,终于找到了心理平衡。这两幅画,在作者撰写此事的时候仍然存世,对比欣赏一定极具趣味。

阎家“代善画”,绘画可以说是祖传的看家本领。但这个大画家却想到他这里为止,不愿再要儿子承继下去。他对儿子说:“吾少好读书,幸免面墙。缘情染翰,颇及侪流,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养之务,辱莫大焉。”面墙,比喻不学而识见浅薄。阎立本认为自己固然是凭借作诗绘画跻身于官僚阶层的,但实际本领远不止于此,可惜“上面”只欣赏他的“小技”,以此“躬厮养之务”,被人使唤来使唤去,真是“辱莫大焉”。所以他要儿子“汝宜深戒,勿习此也”。

这一番感慨当然不是没来由的。据《大唐新语》记载,有一天唐太宗与群臣泛舟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令太宗“击赏数四”,乃“诏坐者为咏,召阎立本写之”。皇帝高兴,要把所谓的祥瑞记录在案,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阎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大约还不够资格陪侍,所以要临时传呼而来。听到召唤,立本丝毫不敢怠慢,“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青,不堪愧赧”。这就是说,表面上阎立本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其实心里憋气得很。正是在这事之后,他对儿子倾吐了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