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陈子昂的一首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9:17:55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

完整的诗是不是这样地,有谁能解释意思吗?

登幽州台歌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陈子昂 唐

  【作者小传】:

  陈子昂(661 —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时就富於浪漫的豪侠性格.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举进士 ,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陈子昂敢於针砭时弊 ,不避权贵.万岁通天元年(696)随从武攸宜征伐契丹.后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许多进步主张不能实现 ,便於圣历初(698)辞官返乡.武三思县令段简诬陷他,因此入狱,后忧愤而死.终年仅四十二岁.

  陈子昂为初唐后期才智志向过人的诗人,在诗歌的理论与创作上都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他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的齐梁诗风.他是倡导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影响很大.他的散文取法古代,摒弃浮艳之风,反对骈文,独具清峻的风格.著有《陈伯玉集》.

  【韵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赏析】: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