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名词解释:物化、物态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0:32:23
哪位帮忙解释一下?

物化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一种泯除事物差别、彼

我同化的精神境界。《庄子·齐物论》中说:“昔者庄

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

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

子在这里用寓言来形象地说明他的“物化”意境。

庄子认为,生和死、醒与梦,以及一切事物间的差

别都是相对的。因为它们都是由“道”变化出来的不同

物象,所以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它们之间的生死差

别、彼我区分没有必要去追究了,就象没有必要去搞清

楚究竟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一样。圣人

就是根本取消了万物间的差别、对立,而任之自然、随物

变化,从而进入“物化”的境界。郭象注《齐物论》说:

“愚者窃窃然自以为知生之可乐,死之可苦,未闻物化

之谓也。”认为不懂“物化”道理的愚者,才去区别生

与死、苦与乐的不同。庄子的这种思想,片面夸大了事

物差别的相对性,从根本上取消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必要,

“物化”是庄子“万物一齐”相对主义哲学的论点。

后人往往将“物化”解释为事物的转化。扬雄作《甘

泉赋》说:“事变物化,目骇耳回。”杜甫作《天育骠

图歌》说:“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清

代宣颖作《南华经解》,以佛教唯心主义观点解释“物

化”,他说:“物化则一片清虚,四大皆空虚,真淡之

至也。”这类解释已不合庄子原意。

(冯契)

什么教物化,不过是人类自视清高罢了
存在先于本质
没有任何东西来规定物的本质

你是再看美的历程吗?我猜(根据上下文猜的)将一块石头加工成锤子是物化,将石头雕刻成锤子是物态化,前者是物,后者只是具有锤子形态的装饰(或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