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言若迂 有益于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2:38:02
请教“至言若迂 有益于国”
是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

至言若迂有益于国①
仁人之言,其始若迂阔而不可行②,及要其终而究其所成③,则夫取利多而终以无弊者④,无有能过其说。故夫子之于卫⑤,尝欲正名⑥,而子路笑之矣⑦;有若之于鲁⑧,尝欲以彻⑨,而鲁君非之矣。夫卫之乱,若非正名之所能理;而鲁之饥,若非彻之所能救。然而欲无饥与乱,则莫若此二者,何也?其取利也远,故取之多而民不知;其致力也深,故政不暴而事有渐。
【译文】仁人的言论,起初听起来,象是不符合实际而不能实行似的,等到考察它的最终社会效果和探求它的成就时,而那使国家和百姓受益多,并且终究不会使社会产生弊病的,没有哪家能超过仁人的言论。〔正因为仁人的言论象是不符合实际而不能实行似的,〕所以孔子对于卫国,曾要辨正君、臣、父、子的名分,却受到了子路的讥笑;有若对于鲁国,曾要实行周代的十分抽一的税率,却遭到了鲁哀公的反对。卫国政局的混乱,好象不是靠辨正君、臣、父、子的名分所能治理的;而鲁国的灾荒,好象不是靠减轻税率所能解决的。然而要使国家没有灾荒和动乱,就再也没有其他办法比得上这两种措施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两种措施取得的社会效益是长远的,因此取得的实惠多而百姓不易觉察出来;这两种措施所达到的功力是深厚的,因此国家的政治不苛刻而事业日益兴旺发达。
【注释】①至言:深切中肯的言论。②迂阔:不切实情。③要:察。究:探求。④夫(fú):指示代词,等于“彼”、“那”。⑤夫子:指孔子。

出自治国方略:永嘉先生八面锋 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