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请进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5:48:44
山中问答
作者: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一、二句与三、四、在诗中的内容理解上有何关系?

象这样的题目如何回答?(请说详细点)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

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诗以提问的形式领

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

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

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

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

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

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

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yao3杳,深远、深邃————注】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

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

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何以见得?因为

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固

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

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共同之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

受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

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这一回诗人真

的不说了。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

、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