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关于读书实践的散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11:19:21
最好是语言精练一点的

散文课程与散文评鉴- -

  《散文创作与鉴赏》这部著作准备的时间很长,写作的时间很短,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厚积薄发”。作者长期从事大学本科的“写作”和“文艺鉴赏”课的教学,是“散文创作与鉴赏”的重点科研项目的主持人,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教材《文艺鉴赏概论》中散文鉴赏篇的主笔。作为中国“七七级”的典型代表,她目前正是单位教学、科研的骨干。近五年来她平均每周有10课时以上的教学工作量,每当到了星期六、星期日,就要风尘仆仆地赶到各地的教学点上课。作为一位知识女性,她又有着中国家庭典型的角色规范。上要赡养老人,下要照顾正在读书的儿子,还要支持自己那位既在从政又不想丢掉业务的丈夫的工作。在如此繁忙、艰辛的工作和生活中,竟推出了这样一部积二十年教学、科研的心血的著作,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她”的分量和珍贵。

  这部著作从头到尾贯穿了作者独特的散文感觉和散文体验。从文体篇开始,到创作篇、鉴赏篇,里面每一种理论观点的提出,每一种散文现象的梳理,每一篇散文案例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她对散文的至情至性的理解和机智慧心的发现上。她从一位内秀的、机敏的知识女性的心灵告诉了我们她对散文的艺术感觉和理性体认,她用一种绚丽多彩、语感饱满的理论语言告诉我们:散文文体的真正本性是什么?散文创作的规律和技法是什么?散文鉴赏的理论与方法是什么……,她使用了不少最新的散文材料来展开分析,即使是别人用过的散文材料也全部是从她的心灵和情感的角度重新过滤过和重新提炼过。这里没有了那种大拼凑的“教材写法”,没有了那种“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代之而起的是一种独特、清丽的、并接近于美文的理论语言。散文的真正天性是“自由、家常”,但我们有一些“散文研究”的成果却过于严谨、呆板,在那些严肃的类似于讲课大纲的散文著作里,很难体察到作者的艺术情感和真正的散文体验,这样“散文研究”方式是无法与研究对象的真正天性协调起来、统一起来。

  祝德纯的散文研究视野既微观,又宏观。在对大量的古代散文经典作了剖析、评鉴后,她清理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基本文体理念和散文文体发展演变的历史;在对众多的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是一些当代散文名家的精品作了准确的解读和赏析后,她从文体美学的高度提出了散文文体的四大审美特征;在对大量的新时期以来的新潮散文和外国散文名篇作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