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章药中叔叔的性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8:10:15

在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有两处提到夏三爷这个人物,一处是:“......第一要算我们栓叔运气;第二是夏三爷赏了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独自落腰包,一文不花。”一处是:“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银子!------”这两处只不过百十来字,并且 还都是通过康大叔之口侧面交待,从文字 来说,作者对夏三爷这个人物可谓着墨不多。也许正因为如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夏三爷这个人物往往被忽视。其实,这个人物在《药》中 有着特殊作用的,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之所以说夏三爷这个人物不可忽视,其理由有三:

  一、夏三爷这个人物形象对表现主题起着重要作用。《药》的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批判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作者用大量笔墨写华老栓夫妇用革命先烈的血蘸馒头为儿子治病,写茶馆的茶客们对革命者被杀害无动于衷等,都是为这一主题服务的,但我觉得最能表现这一主题的还有作者在小说中着墨并不多的夏三爷这个人物。夏三爷是夏瑜的亲伯父,除了夏四奶奶外,夏三爷就是他最亲的人了。就是这样一个最亲的人,不但不理解他、支持他,反而为“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出卖了他。亲人尚且如此,何况与他非亲非故的其他群众呢?这不正说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到了何等程度!

  二、夏三爷是杀害革命者夏瑜的真正凶手。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都把康大叔当作杀人凶手大加挞伐,甚至有人认为“康大叔是华夏两家悲剧的直接制造者”,这其实是对《药》这篇小说没有真正弄懂。康大叔作为刽子手,是杀害 了夏瑜(康大叔是不是刽子手,另文专论),可他只不过是命令的执行者,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杀不杀谁他这个刽子手是 不了的。关于刽子手,明代人徐谓说得很清楚:“刽伍,亦贱民耳,一奉军令,则虽加刃于尊贵之颈,而不之顾。”这也就是说,既然夏瑜因被告发而定了死罪,康大叔不杀他也一定会有个“李大叔”或“张大叔”来杀他。因此我觉得,在小说中,杀害夏瑜的真正凶手不是康大叔而是夏三爷。没有夏三爷的告密,夏瑜就不一定被捕,也就不会死在刽子手刀下;没有夏三爷的告密,夏瑜的革命就有成功的可能,那“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 的”这一愿望就会更早地实现,这不是很清楚 地说明了夏三爷是杀害夏瑜的真正凶手吗?

  三、夏三爷是革命者夏瑜的陪衬人。我们知道,《药》这篇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