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结构中设计基准期怎么理解,与其相对应的各项参数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9:29:10
按照定义:设计基准期是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既然是参数,必定有其实际含义,不过根据上述定义却看不出实际含义是什么,它只指出了是怎么来的,具体表示什么却没有说明。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设计基准期是综合考虑荷载作用和结构抗力而提出的一个概念,设计基准期取不同值,表示我们考虑可变作用和结构抗力方法的不同,比如说,基准期为50年,我们对荷载要求取95%的保证率,但如果是100年,我们是否要求保证率达到98%?同理结构抗力方面也是这样理解,再比如基准期为50年,我们计算结构抗力采用的方法是极限状态设计法,但如果是100年,我们可能就不用这种方法,而去采用更先进的方法或者仍采用它,但是里面要求的各项指标都提高了,再比如基准期为50年,我们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但如果是100年,是否就换为其他结构形式?其他可类推,这是我的理解

你所说的95%的保证率,不是指荷载,而是指材料的强度,是根据试验得出的统计数据,要求用于工程的材料的强度必须达到95%的保证率。这是一个定数。
你所说的设计基准期,这个在实用上的含义为:安全度。但是,安全度不仅仅跟设计基准期有关,设计基准期分为:5年-临时性结构。25年-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50年-普通房屋和构筑物。100年-纪念性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物。除了根据基准期,还要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其对应的系数分别为:1.1,1.0,0.9。
结构材料抗力*安全等级对应的系数(小于)结构承受的荷载。这就是表达式,看看应该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