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原、蛮、夷、狄、戎分别是什么地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0:25:26

中原指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今河南,河北南部,山西,陕西,湖北北部,山东西部等广大地区
蛮为南蛮,主要指长江中游(洞庭湖地区)以南的丘陵地区及岭南地区,西南地区,今两广,贵州,云南。
夷为东夷,主要指长江下游以南丘陵地区,今浙江南部,江西,福建,台湾。
狄为北狄,主要指长城以北(关外)的广大地区,今东北,内蒙古,及蒙古国和俄远东广大地区。
戎为西戎,主要指出河西走廊的广大西域地区,今新疆,及中亚诸国。

中原,历史上指包括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及山东省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有学者认为,中原最初是指山西南部,因为史书记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南部。后来中原所指范围逐步扩大,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夏至周时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和淮河中下游一带。春秋后逐渐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

靺鞨源于秦以前的肃慎,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东至日本海。五代时称女真。

女真源于唐代黑水靺鞨,10世纪初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流,东临海,南接高丽。明代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为满族的主要组成部分。

狄春秋以前分布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及北部地区,泛称北狄。公元前七世纪时,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三部分。秦汉后,“狄”、“北狄”成为中原人对北方各族的泛称。

匈奴亦称胡。战国时期游牧于黄河河套地区和阴山一带。公元前三世纪曾占领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并统治蒙古的大部。公元48年分裂为南、北两部。

胡我国古代对北部、西部各族的泛称。战国后期,称匈奴为胡;位于匈奴东部的游牧民族称东胡;位于匈奴西部的西域各族称西胡。

羯源于小月支,曾附属于匈奴。晋时建立后赵,为十六国之一。

乌桓亦作“乌丸”。东胡族的一支。秦末东胡遭匈奴击破后,部分迁乌桓山,因以为名。汉初附匈奴,武帝后附汉。

鲜卑东胡族的一支。最初分布在鲜卑山,西汉初期南迁到今西喇木伦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