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服饰名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8:16:38
现在还有哪些复古衣服?什么名称~个人只知道肚兜~~
还有哪些~!!!请教请教!实际点`不要介绍什么由来啊`出处什么的!
~~~~~

古代的衣服

“衣”在古代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人体上所有穿着,头上戴的叫头衣,鞋类叫足衣,身上穿的则叫体衣;狭义则专指上体所穿的服装。
上衣也有长短、内外、厚薄之分。短上衣称襦,辛延年《羽林郎》中说:“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襦也有长短,颜师古《急就篇注》上说:“短衣曰襦,自膝以上。一曰,短而施腰者曰襦。”自膝以上的是长襦,类似今天的半截大衣。到腰间的才是短襦。《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杜甫《别李义》:“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荪。”其中的“腰襦”、“小襦”都是短襦,可见短襦较常见。长襦至膝,为何尚称短衣?这是与“深衣”相对而言的。深衣即是衣和裳连在一起而加上彩色边的一种服装,其长度是“短毋见肤,长毋被土”,这种衣服短的也要到踝部,不能露腿,长的则将要拖地了。深衣是贵族所穿,而庶人只在举行仪式时才能穿,襦则是庶民的常服。
上衣的单衣叫禅,夹衣叫袷。一般的襦也都是夹衣。汉乐府《孤儿行》里说:“冬无复襦,夏无单衣。”这种复襦也可能有絮,相当于今天的棉袄。春天或秋天将絮抽出可起秋衣的作用,贴身衣服叫亵衣,也称中衣,相当于现在的汗衫、衬衣。
古代御寒之衣有裘、袍、茧等。裘是皮衣,毛朝外。《说文》:“古者衣裘以毛为表,”兽毛外露,不好看,贵族在朝拜、祭礼或待客时要罩上一件衣服,称为裼衣。裼衣根据不同身份,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形制和颜色。袍是絮了乱麻和丝绵?的长衣,茧絮的则是新丝绵。《论语子罕》:“衣蔽?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意思说,穿着破烂的袍子和穿着狐貉皮的人一道站着,却不觉得惭愧的,恐怕只有仲由一个人罢!这是把?袍与狐貉皮毛对举,突出袍的蔽陋。茧因絮新丝棉,比袍高级一些。
古代衣服领子有两种:一种是直领式,领子由颈后沿左右绕到胸前,平直地直垂下来;一种是交领,衣领直接与左右襟相连,并在胸前相交,左襟压在右襟上,在右腋下打结。衣襟又称为衽,以右衽为常,如左衽则是异族装束,因此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古人不用纽扣,在两个衣襟间用一根根小带子系起来,象现在的纽袢,这个小带子叫衿。系在外面的带子,用丝织成的,叫做绅,大臣上朝时就把笏板插在大带子上,绅有时又专指在胸前打结后余下的下垂部分。《论语》:“子张书诸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