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升后来去了国民党并在其担任职务,你们怎样认为《恰同学少年》中的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3 14:13:29

萧子升:1894年出生,“湘江三友”之一,是杨昌济最喜欢的三位学生之一,又名萧瑜,是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发起人之一。不过由于他本人信奉无政府主义,与毛蔡两人信奉马克思主义相左,最后三人不得不分开,但是三人也仅仅是信仰不同,并没有影响三人之间的友谊。萧子升后来曾在国民党政府中任职,任农矿部次长。三十年代离职赴法从事文学研究,1976年逝世于法国。

萧子升,名萧瑜。新民学会发起人之一。曾在法勤工俭学。1924年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 指导员。1927年后曾任南京政府农矿部政务次长。抗战后去法国,1976年死于法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说萧子升,编剧的的刻画还是算是到位的。这个人的雅淡,这个人在书法与古诗词上的造诣都一一写到了。不过,不知道是出于刻意还是别的,剧中并没有论及萧子升对于古今知识的修为,让人产生一种萧子升不热忱于政治与社会活动的感觉。
事实萧子升是这样的一个人吗?
事实不是。
事实这一时期的萧子升是一位善良的、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一个有济怀天下之心的救国者;一个热忱的社会活动家。这个人博学,思想精深,对时事、社会,历史有相当的洞察力,当然还有他那与毛泽东格格不入的小资洁癖。
这样的一个萧子升,对于那一时期的毛泽东,他在作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可以这么说,这个几乎做了十年毛泽东最好朋友的人,几乎成了毛泽东成长期的一个最重要精神试练者,在此时期,毛泽东在思想上确立的几乎所有框架都在与萧子升的辨论中进行过虚似验证。实际上,萧子升是毛泽东成长期最所依重的人,也很可能是他最所敬仰的朋友。
让我们再一次打开一本萧子升于1959年写成的《我与毛泽东行丐记》,当然,很多人说萧是在摄造历史。但我看过后觉得,自然,每一个写作者都是带着自身的观点进行写作的,萧当然也是。但这并不影响他写此作时的客观与公平性,虽然我觉得这个萧大才子的现代文写作真的只是一般水平,但我觉得他是尽以真诚,娓娓道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