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示儿》的不同之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10:16:54
对于陆游的爱国篇章我深有研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与《示儿》虽然同是爱国篇章,但我认为有不同之处,望回答。

《示儿》作者临终前写的,那时是1210年的春天,距1192年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8年。这么多年,陆游始终惦记着一件事,致死都放不下,这是因为他不仅深深爱着祖国的山山水水,更因为他惦记着还在受苦的老百姓。
两首诗歌的创作年代是不同的,作者的感受经历也会有不同的感觉和起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更多的是担忧百姓,表达爱国之情,而《示儿》更多的则是遗憾,更加的表达了不能够回到故乡.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虽然感伤,却还没有失去希望,而《示儿》是临终的遗作自然免不了力不从心的无可奈何.

先来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此句开篇即描写山河,喻意山河壮丽,可惜山河及其上的遗民尽落胡处。另外也表明遗民的心情,如水流向东,岳拔向天一般。对汉民族政权的向往。 遗民泪尽,南望王师。突出了感想。描绘了焦虑待者的“遗民”心态。让人读后即有收复大好山河,以不负遗民众望之心态。也表明了作者最后的雄心壮志。
再来看《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夜诗尚有焦虑心态的话,此诗即有无尽悲凉。秋夜诗作成时,作者尚健步能履。尚有壮心余绕,对时局尚有想像空间。而示儿篇时,作者恐已卧榻,对无力回天的现状,充满了苦涩之情,只能寄希望于飘渺的未来,但未来,自己已不能见。死后原知万事空。又道出作者的矛盾心态,自知是空,又大愿未了,不愿未空,还想在九泉之下有知,闻王师北定中原,以定中原之土,平遗民之憾。这时的期望也寄托在自己都不知道有没有的“未来”上。无奈如一声叹息。而夜诗尚有深眸的凝望和想像。此时,想像空间都已被挤压到现实的墙角,无处可退。无尽感慨,尽在其中。
这种感慨中的无奈居多,居别于夜诗的焦虑和踌躇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