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保卫定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1:31:27

保定的由来,与战事有关。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约燕、齐灭中山。燕赵重新划定疆域,现保定市区的地域范围划归燕国,以南为赵国地。据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记载,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五里建广养城,俗称空城,为放牧战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赵北之称。由上可见,保定最初出现城镇,就是为保卫燕国安全所设的战备城市。
960年,因宋太祖赵匡胤祖陵在河北西路清苑县境,清苑又为宋朝的北部边塞重地,所以宋朝于清苑县置保塞军,取保卫边塞之意。做为政区名称兼地名的“保”字,首次出现。又因燕昭王所筑黄金台位于保定地区境内,亦称金台顿。保塞军和清苑县治在今保定市。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县改名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保州治所在保塞县。}
1127年,北宋灭亡,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称保州,又名金台驿。1129年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保州曾辖清苑、满城、遂城三县。
1213年,元兵攻陷保州,焚屠三天,使其变为一片废墟。1217年,金将张柔投降蒙古军,驻满城。1227年,蒙古军兵马都元帅张柔率军由满城移驻保州,画市井,定居民,置官廨,重建城池。遂使保州成为“燕南一大都会”。此为现保定筑城之始,当时已有一定规模。1239年,元朝改顺天军为顺天路,寓“顺应天命”之意,保州为路治。因为保州为元代大都的南大门,1275年顺天路改为保定路,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之名自此始有。保定路辖清苑、满城、唐县、庆都(今望都)、行唐、曲阳、新安、博野、易州(含易县、涞水、定兴)、祁州(含蒲阴、深泽、束鹿)、雄州(含归信、容城、新城)、安州(含葛城、高阳)、遂州(今遂城)、安肃州(今徐水)、完州(今顺平县)等州县。
1386年,明朝改保定路为保定府,又称金台郡,因保定城位于保定府河之阳,故又有保阳郡之称。此为保定设府之始,辖3州17县。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始为直隶省省会。直隶省辖顺天(今北京)、永平(治卢龙)、保定、正定、河间、顺德(治邢台)、广平(永年)、大名八府。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署,辖区增口北道宣化府、热河厅承德州、张家口厅。1748年,直隶总督署下属辖区达11府(123县)六州(含17县)三厅(张家口、独石口、多伦诺尔)。清代,保定市为省、府、县三级官府所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