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皇帝的战争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0:33:54
要详细的,多谢.

武宗(正德皇帝)虽有着放荡不羁的本性,但他在内心里一直盼望着能够像太祖、成祖那样立下显赫的边功。他之所以听信江彬的鼓动游幸宣府,与这种想法实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德十二年十月,正德年间铜手铳武宗终于盼到了一显身手的机会。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叩关来袭,武宗非常高兴,亲自布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战一场。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明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武宗见状亲自率领一军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武宗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想明英宗当年率50万大军却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了蒙古军的俘虏,而此次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蒙古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此后蒙古兵长时间内不敢内犯便是这次战斗的直接结果。而且在这场战斗中,武宗亲为指挥布置,战术正确,指挥得法,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明史》记载明军死亡五十二人,蒙古军死亡十六人武宗封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后加封朱寿为“镇国公”。应州之役,成为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就连清朝官方编辑的对明朝皇帝充满了诬蔑的《明史》也不得不承认:“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万骑自榆林入寇,围总兵王勋等于应州。帝幸阳和,亲部署,督诸将往援,殊死战,敌稍却。明日复来攻,自辰至酉,战百余合,敌引而西,追至平虏、朔州,值大风黑雾,昼晦,帝乃还,命宣捷于朝。”
宁王朱宸濠,他妄图效仿永乐帝,趁武宗荒于政事,秘密准备叛乱,并于正德十四年扯旗造反。武宗皇帝并未因此而着急,这正好给了他一个南巡的机会,于是他又打起了威武大将军朱寿的旗号,率兵出征,可谁知行到半路御使王守仁已经平定了叛乱。这个消息丝毫没有降低武宗的兴致,他又一手导演了一幕闹剧,他将朱宸濠重新释放,由自己亲自在将他抓获,然后大摆庆宫宴,庆祝自己平叛的胜利。
正德时期还爆发了刘六、刘七农民起义.

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至七年(1512年)刘六、刘七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