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把”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句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6:31:27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句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
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
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的白话文是什么

晋文翻译成周文王,还自吹呢。NONAME真行
古代的简称都是有来头的。王和公差远了。再说典故都是有的,文公在这里明显指的是重耳。霸诸侯更能说明他的身份了。你说他征服天下,太离谱了。说个天下归心也算好点了。
文王啥时候流离别处,更谈不上征服天下,是他儿子灭了商。
哎。你还是多多想想历史和语文是怎么讲的吧。
你翻译的问题有:
1.三人成名的原因,不仅仅是成名,达名成功,是功成名就的意思
2.贤者最高没有失败,其次是失败了但得到了教训和经验 这就是治理百姓的道理.
士和民是分开的,就像妻子一样,不能一概而论。用在这里可不是治理。而是利用,使用。还有只是失败了得到经验教训,没有成功,那算是“用民”??
不过大致意思是可以的,但是翻译必须能经的起推敲。
1楼的翻译很生硬。

从前,晋文公被迫逃亡在外,后为天下盟主;齐桓公被迫离开国家,后来称霸诸侯;越王勾践被吴王战败受辱,终成威慑中原诸国的贤君。这三君所以能成功扬名于天下,是因为他们都能忍辱负耻,以图复仇。最上的是不遭失败,其次是失败而有办法成功,这才叫善于使用士民。

不是考试 我简单点翻译吧

当初周文王 流离别处却征服了天下 齐桓公 出逃到外国 却能称霸诸侯
越王遭遇吴王所受到的侮辱 然而却尚且也能成为威慑中原的贤君
这3人在天下成名的原因 全是因为在国家被抑制而遭遇困境.贤者最高没有失败,其次是失败了但得到了教训和经验 这就是治理百姓的道理.

这你这句话 你知道他说的是周文王 还是晋文公啊?
我明白了,看来我真的新手 放心 以后我觉得我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了!上网查多快啊!

看来我的翻译技术很高了.和标准答案差不远 高中语文再怎么也是128的水平啊.呵呵